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_股票配资线上_网上股票配资

你的位置: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_股票配资线上_网上股票配资 > 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 > 股票市场杠杆 15岁上北大,25岁自杀,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,如今人人都会背

股票市场杠杆 15岁上北大,25岁自杀,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,如今人人都会背

发布日期:2025-04-08 22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股票市场杠杆 15岁上北大,25岁自杀,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,如今人人都会背

前言股票市场杠杆

15岁进入北大,成全村人骄傲,他写的每首诗都直击灵魂。

25岁写下遗嘱自杀:我自杀和任何人没有关系。

海子,一个希望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的人,为什么要自杀呢?

全村人的希望:海子

“当海子不再打动你,说明你已不是少年”。

《新京报》以这样的开头,写过一篇缅怀海子的文章。

或许很多人一时想不起海子是谁,但大多数人都听过他经典的那首诗:我只愿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

能写下充满希望与期盼诗歌的人,会是什么样子呢?

1964年,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,安徽查湾村的一个孩子出生了。父母给他起名査海生,这就是后来的海子。

海子从小在农村生活,与身边的人一样,过便清苦的生活,除此之外便没有多少坎坷的经历,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习。

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,不过后来调剂文理科时,他被老师从理科班调到了文科班。

这次调整其实是为了应对高考制度,避免大家都考理科,导致理科生上大学难度增加。

面对这个变动,父亲误认为是他学习不好,被老师分到了低一等的班级,于是奚落了他几句。

那时,海子的心里十分失落,或许也是在这种时刻,他心中的某些想法,已经在悄悄酝酿。

不过心情的波动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成绩,海子在文科班的成绩依然处于前列,高考成绩特别高,是安庆地区的文科状元。

高考成绩公布后,大家需要选自己喜欢的大学。但是海子只知道学习,既没有自己喜欢的学校,也没有喜欢的专业。

一开始有人推荐他去复旦大学,他便去了解复旦大学的资料,后来又有人推荐北京大学法律系。

海子对这些学科与专业没什么概念,就听家里人的安排,选了北京大学。

在当时,考上北京大学是非常光荣的事,更何况海子只有15岁。在全村人的目光下,海子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,带着乡亲们的期盼进入了北京大学。

那是1979年的夏天,他走在北京大学校园里,看着充满岁月气息的树木和建筑,胸中必定会激荡起一种如梦似幻的情愫。

然而他不知道的是,他在北京大学的生活,远比想象中更丰富。因为,一场文化上的冲击,正席卷而来。

海子上大学期间,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,人们在守旧与求变中寻找平衡,文学也因此在突破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。

这期间,大量朦胧派诗人横空出世,影响了一代人。相应的,很多大学生开始模仿诗人的风格,写下自己的作品。

根据海子的朋友西川回忆,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写诗,如果有谁不写,反而显得有些落伍。

在这样的氛围下,海子接触到了诗歌。

作为法律系的学生来说,写诗原本离他们较为遥远,因为过于理性的头脑,往往很难酝酿出天马行空的诗句。

大三那年,他无意中看到室友写的诗,得知有很多人对这些诗做出了反馈后,勾起了他的创作欲,于是他也开始写诗,抒发内心的情绪。

与室友的外向不同,海子的性格偏内敛,他没有把诗分享给别人,而是一直默默的写,似乎这些诗句,只为自己一个人存在似的。

后来室友无意中看到海子的诗,心中大为震撼。他不但大方承认海子的诗比自己写的好,还把海子介绍给文学社团。

不管在哪个时代,能进入北大文学社团,绝对称得上是文学方面的好苗子。别人都争着想进去,但海子却不想加入。

不过,随着与文学社的部分人员接触,让海子对文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。

他身材较小,不善于社交,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他进行各种活动,索性就不停的读书,并从中深挖人性以及哲学理论。

大学时光匆匆而过,对于海子来说,是非常快乐的时光,毕业前,他还专门将自己的诗集做成小册,印发一部分留作纪念。

就是这本诗集,后来成为海子的诸多作品集之一。

海子自杀

毕业后,摆在他面前的去处有三个:安徽司法厅,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和中国政法大学。

一开始,家人想让他回安徽,这样离家近,以后大家也能有个照应。

但是海子选择了中国政法大学。

关于这个选择,其实多少让人有些意外。一向很听父母意见的他,为什么这次面临如此大抉择时,反而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来呢?

关于这个问题,其实有很多种版本。其中之一的版本是,他曾经在司法机关工作,处理过一起离婚案。

当时是丈夫出轨后提出离婚而妻子不同意离婚,按照法律标准,这类案件缺乏法律依据,是不能判离的,但最终法院判定为离婚。

对此,海子很不理解,便选择来到中国政法大学。

1983年,海子进入中国政法大学,不但发表了诗歌,还将第一个月的工资60块钱寄到家里,引起了村里的轰动。

查湾村的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,家里人接到海子的汇款后心里很开心,将这件事传播到了村里,大家都知道海子考上北京的大学之后,如今又吃上公粮了。

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家家户户的大人们,都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,向海子看齐。

这样的变化让海子的家人心生骄傲,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想到,自己的儿子会在最好的年华选择自杀。

初入中国政法大学时,海子还是个积极向上,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青年,那是什么原因,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,最终选择离开人世呢?

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期间,海子写了大量诗歌,同时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。不过女生的父母得知这段恋情后,看不起海子的出身和经济条件,情绪激烈的拆散了两人。

陷入失恋的海子无处解忧,只能将心中的悲苦记录下来,默默舔舐伤口。在1986年的一篇日记中,他提到了自杀。

当时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,而是继续寻找感情寄托,后来又与其他女生确立关系。

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海子一次次开始新的恋情,又一次次无疾而终,到头来还是没有女生能跟他走到最后。

后来朋友西川跟他说起自己长途旅行的事情,海子心里很羡慕,于是自己也计划了一场旅行。

在这场旅行中,他一路向西到达西藏, 并写了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诗,其中一句是:

“姐姐,今夜我不关心人类,我只想你。”

诗歌中的姐姐,并不只是一种模糊的意象,而是指一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女诗人H。

海子到达西藏后,辗转见到了H,并表达了对对方的好感。不过这种情愫并没有获得正面反馈,而是被直接拒绝。

这种变故让海子如遭雷击,精神方面再遭打击。后来他回到学校授课,连学生都看出他有些精神问题。

1989年,海子回到老家过年。在家人面前,他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不少,不过紧接着,家人表现出的一些态度,让他的内心一再遭受冲击。毫不夸张的说,正是家人的态度,一点点将海子拉向了自杀的边缘。

那时他的诗集已经通过审核,不久将出版。他开心的跟父亲说了这个消息,但是遭到了家人的无视。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不懂诗歌,只是告诫他老老实实工作,不要老想着发横财。

后来他想辞职去南方,跟朋友一起办报纸,这次又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。

在亲情和爱情两方面的打击下,海子郁郁寡欢,精神状态直线下滑,又接到初恋要去美国的消息,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。

不过,海子还是写下了一首名为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的诗歌,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渴望与憧憬。

1989年3月26日,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,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
总结

海子的死充满了悲剧色彩,但也是那个时代下,大量文艺青年们都要面临的一种尴尬情境。

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,新旧观念的转变让很多人手足无措。人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,并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下,逐渐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对现实的恐惧。

海子死了,他的死或许并不是一个生命的凋落,也代表一代人的痛苦与挣扎。

参考资料:

《海子诞辰60周年:最先死去的是诗人,留下的是情人》澎湃新闻

《“我自杀和任何人没有关系”》澎湃新闻股票市场杠杆